今日四大报财经要闻汇总一览(2025/08/13)
中国证券报
一、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供需协同发力提振消费
中国证券报记者8月12日获悉,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日前制定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制定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于12日发布。
二、常态化退市机制显效 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ST高鸿(2.000 -0.10 -4.76%)(维权)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ST天茂(1.560 0.04 2.63%)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期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30家,重大违法类退市、主动退市等案例不断涌现。市场人士认为,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在加快推动新一轮资本市场深改过程中,常态化退市机制将得到巩固深化,多元化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退市不免责”观念将深入人心,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也有望加快完善。
三、上半年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市场监管总局8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462.0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上海证券报
一、2025年“双目录”调整初审结果公示 首次实施“双轨制” 超650个药品入围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示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的初步形式审查结果,合计有超过650个药品进入基本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公示期为8月12日至18日,社会各界可对药品资格条件及信息提出反馈。
二、传统周期与科技成长携手走强 上证指数连续四日刷新年内纪录
8月12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高走,沪指连续第4个交易日攀上今年以来新高,盘中最高触及3669.04点,逼近去年10月8日高点(3674.40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665.92点,涨0.50%;深证成指报11351.63点,涨0.53%;创业板指报2409.40点,涨1.24%。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8816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500亿元。
三、结构性机会涌现 99%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为正
近一年来,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轮番起舞,权益类基金业绩也同步攀升。Choice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6256只权益类基金(包含股票型、混合型)近一年平均收益为34.06%。其中,6193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99%;更有54只产品净值翻倍。
证券时报
一、时隔十年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 四维度解析市场新格局
6月23日以来,A股市场显著回暖,吸引杠杆资金持续净流入。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攀升至20122亿元,自2015年7月2日后首次突破2万亿元,此轮累计增长2112.52亿元,使总量重回历史高位。分市场来看,沪市融资余额为10217.92亿元,深市融资余额为9838.97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为65.1亿元。
二、“反内卷”重构供应格局 大类资产迎新一轮波动
近期,各行业协会陆续发出“反内卷”倡议。市场预期,下半年“反内卷”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光伏等多个行业有望迎来供应格局的重新定位,进而带动大宗商品、股市、债市出现新一轮波动。8月12日碳酸锂期货继续上涨,盘中创下近一年多新高;此外多个商品期货同步上涨,成交量持续放大,其中焦煤期货盘中价格突破2024年11月高点。
三、倒计时!中国恒大8月25日退市
8月12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公司无意申请复核除牌决定。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上市地位。2009年11月,中国恒大敲响港交所铜锣。公司持续以“高负债、高周转”模式一路高歌猛进,但背后的争议始终不断。2021年,中国恒大流动性问题爆发,公司股价一路走跌。中国恒大股票曾在2023年8月复牌,但似乎只是“回光返照”。复牌后,中国恒大股价一泻千里,截至2024年1月29日停牌时,股价仅为0.163港元/股,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
证券日报
一、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进一步增强税制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以下简称“增值税法”)顺利施行,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8月1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四大需求促科创债火出圈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至今短短3个多月,科创债发行规模超过了8000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力军,参与热情高涨。
三、多地积极举办“苏超式”体育赛事撬动消费
随着“苏超”火爆出圈,赛事经济已成为各地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近日,江西、河北等多个省份相继举办“苏超式”群众性体育赛事,并推动赛事与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扩内需、促消费。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赛事对经济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带动作用。各地在积极举办体育赛事的同时,也应拓展消费场景、打造城市名片,将赛事带来的体育“流量”转化为当地经济的增量。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