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要闻:短期震荡难改长期下行 12月会议成关键转折点
一、核心数据反转:EIA库存意外大降,短线支撑油价难改过剩格局
10月22日晚间公布的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成为市场焦点,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减少96.1万桶,显著好于市场预期的增加150万桶及API数据显示的增加320万桶。这一反转数据推动美原油主力合约在数据公布后短线拉升0.8美元,一度触及57.8美元,但涨幅很快受限,最终收于57.1美元,反映出数据利好未能抵消基本面利空压力。
从库存结构看,此次库存下降主要源于进口收缩与战略储备补充:当周美国原油进口量环比减少82万桶/日至630万桶/日,同时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增加80万桶至4.086亿桶,增幅0.2%。但关键消费端数据仍显疲软,当周汽油库存增加18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210万桶,显示终端需求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市场普遍认为,单周库存下降属于短期波动,无法改变三季度以来的累库趋势——截至10月中旬,美国原油库存较年初已增长7.3%,库欣地区库存连续6周上升,供应充足的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
二、机构看空潮升级:摩根大通、高盛齐下调预期,2026年或探52美元
10月23日原油市场再迎机构评级密集调整,看空阵营进一步扩大。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将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从73美元/桶下调至66美元/桶,同时将2026年WTI油价预测调至54美元/桶,较此前预期下降14%。该行分析师指出,OPEC+坚持推进减产恢复计划,叠加美国产量维持1370万桶/日以上高位,2026年全球原油供应盈余将扩大至314万桶/日,远超此前预期的220万桶/日,成为下调预期的核心依据。
高盛的预测更为激进,其在10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明确表示,明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进一步下跌,并在第四季度达到52美元/桶的阶段性低点。这一预测较当前价格存在14%的下行空间,主要基于三大判断: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原油需求增速降至70万桶/日以下;二是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支撑产量维持高位;三是能源转型加速使原油长期需求峰值提前至2028年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机构出现罕见分歧:渣打银行虽认同短期看空逻辑,将2025年布伦特均价预测定为61美元/桶,但预计2026年将回升至78美元/桶,理由是“OPEC+可能在明年二季度重启减产”。这种分歧反映出市场对供应端政策调整的预期差异,也使得12月1日OPEC+部长级会议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三、地缘与政策:中东局势拉锯,国内调价窗口开启成焦点
10月23日地缘政治局势呈现“紧张与缓和交织”的特征。一方面,中东地区战事持续,巴以、黎以紧张局势未见缓和,市场仍担忧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进而影响地区原油生产供应。沙特当日宣布与伊朗和其他阿曼湾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被解读为维护能源运输安全的信号,但并未改变市场对“冲突暂不影响核心产油区”的判断——目前中东原油日出口量仍稳定在2800万桶,与年初水平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美国与伊朗的间接接触出现积极信号,10月26日将举行的多边会谈可能涉及制裁放松议题,若达成阶段性协议,伊朗原油出口量有望增加50万桶/日,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市场当前定价地缘风险溢价仅为3-5美元/桶,较9月高点下降60%,显示投资者对地缘冲突升级的担忧显著降温。
国内市场方面,10月23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正式开启,综合多家机构观点,本轮零售限价上调成大概率事件,加满一箱50升汽油预计多花3.5-4元。此次调价主要受上一轮周期内中东局势升级的滞后影响,但机构普遍预测下一轮调价下调概率较大——金联创指出,当前原油变化率已转向负值,若未来两周过剩预期持续发酵,调价窗口开启时或出现年内首次“三连跌”。
四、市场前瞻:短期震荡难改长期下行,12月会议成关键转折点
当前原油市场正处于“短期数据扰动与长期基本面主导”的博弈阶段。EIA库存下降带来的反弹已显现疲态,WTI原油在57.5美元处再度遇阻,印证了“过剩压力压制涨幅”的判断。技术面显示,油价仍处于2023年以来的下降通道中,56美元支撑位若失守,将打开进一步下行空间。
中长期来看,空头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机构看空预期的集中释放可能加速油价探底进程。唯一的潜在变量在于OPEC+政策调整——若12月会议宣布暂停增产甚至重启减产,油价可能获得阶段性企稳机会;反之,若维持现有计划,2026年油价跌破50美元的风险将显著上升。投资者需重点跟踪10月底OPEC+联合技术委员会会议的政策吹风,提前布局年底行情。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