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球央行最新动态:全球央行购金潮与金融稳定担忧升温
美联储:鸽派分歧显现,降息路径存疑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节奏的分歧在10月17日进一步凸显。理事沃勒明确主张渐进式降息,指出中性利率比当前水平低100至125个基点,但强调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经济数据缺失,令后续政策路径更趋不确定。理事米兰则持更激进立场,认为应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但承认市场普遍预期实际降息幅度仅为25个基点,且主张政策需"以预测为导向而非数据为导向"。
与此同时,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警告,经济放缓的实际程度可能比官方判断更严重,政府停摆持续时间越长,政策误判风险越高。多重信号叠加下,美元指数当日下跌0.46%至98.341,创近期新低。
欧洲央行:释放"降息尾声"信号,通胀平衡成共识
欧洲央行多位管委17日密集发声,传递出政策转向谨慎的明确信号。管委温施直言"再次降息的可能性正在下降",科赫尔更明确表示"降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这一立场与此前拉加德"未结束降息"的表述形成微妙差异,核心原因在于通胀风险趋于平衡——Dolenc强调当前通胀风险基本对称,雷恩则指出需对双向风险保持政策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管委Scicluna特别提及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认为需等待更多数据再定调12月政策,目前预计10月底利率将维持不变。尽管官员表态偏鹰,但货币市场仍预计2026年7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80%。
新兴市场央行:政策协调与汇率维稳并行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开展16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行长潘功胜在IMF年会期间密集会见海合会、巴西、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央行负责人,提出深化南南金融合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此前一日,央行刚与冰岛央行续签35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进一步夯实货币合作基础。
其他新兴市场央行动作频出:印度央行被交易员披露可能在即期市场抛售美元以提振卢比,应对近期新兴市场货币普遍承压的局面;以色列央行副行长则表示,加沙冲突结束前无需急于降息,冲突平息后可逐步放缓国防支出以平衡财政。
全球共性:央行购金潮与金融稳定担忧升温
在政策分化背后,两大趋势贯穿全球央行行动:一是黄金储备持续增持,截至10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价值达4.64万亿美元,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9月末储备达7406万盎司,高盛因此将2026年底金价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二是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性上升,美国地区银行信贷损失引发市场抛售,KBW银行指数收跌3.6%,凸显央行在宽松周期中维护金融稳定的双重使命。
(亚汇网编辑: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