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要闻:市场多空博弈激烈 供应端增产坚定
在能源市场持续波动的背景下,9月1日原油市场呈现出复杂的多空交织态势,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油价走势与市场预期。
一、国际油价周度震荡收跌
截至8月30日收盘,美国WTI10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59美元,跌幅0.91%,报64.01美元/桶;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下跌0.50美元,跌幅0.73%,报68.12美元/桶。本周油价波动明显,PriceFuturesGroup高级分析师PhilFlynn指出,俄乌局势成为本周油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乌克兰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终端的袭击一度推高油价,然而有关停火谈判的报道又促使油价回落。此外,特朗普对印度加征50%关税的政策可能影响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决策,尽管目前印度仍计划增加进口,但这一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性。
二、供应端:增产步伐坚定推进
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在供应端的动作持续引发关注。自今年4月起,OPEC+分阶段解除减产协议,4月撤销217万桶/日减产,5月至7月每月增产41.1万桶/日,8月进一步扩大至54.8万桶/日。若9月按计划再增产54.8万桶/日,自4月以来的累计增产幅度将达247万桶/日,接近全球需求的2.5%。其中,阿联酋增产表现尤为突出,因其抱怨长期配额过低,实际产能远超配额,提前完成增产计划,9月将额外增加30万桶/日产量,日产量达337.5万桶。OPEC+的增产决策意在恢复市场份额,高盛集团报告指出,这一加速增产策略旨在“使闲置产能和市场份额正常化”,同时从战略上约束美国页岩油供应。但部分成员国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也为供应增添变数,如俄罗斯等国能否完全兑现增产承诺存疑。
三、需求端:前景阴霾密布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全球石油供应将在2025年显著增长,预计达到1.05亿桶/日,增量主要来自非OPEC+国家(如美国、巴西、加拿大)和OPEC+的增产计划。然而需求增长预计仅为70万桶/日,供过于求将导致库存累积。OPEC虽认为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30万桶/日,达到1.0636亿桶/日,2026年进一步增至1.38万桶/日,但市场实际表现却不容乐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约90万桶/日,较3月份预测值下调约40万桶/日。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消费表现不及预期,经合组织国家消费增量不足。亚洲作为全球原油贸易重心,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长51万桶/日,达到2725万桶/日,但7月进口量降至2500万桶/日,创年内最低,反映出需求疲软态势。全球经济放缓和美国可能的关税壁垒将进一步抑制需求,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幅度为72万桶/日。
四、库存与价格预期:压力重重
供应增加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全球石油库存持续攀升。6月份全球石油库存连续第五个月增长,环比增加2810万桶,库存量达到783.6亿桶,创下46个月来高点。美国液态烃库存增幅明显,海上浮仓原油库存也有显著增长。库存高企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8月初随着OPEC+达成增产协议,市场预期年底前全球库存将进一步增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67美元/桶关口,此后一直在67美元/桶上下低位调整。高盛集团分析师下调2026年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至每桶58美元,下调美国轻质原油价格预期至每桶55美元。摩根大通也将2025年和2026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分别从每桶73美元和61美元下调至66美元和58美元。
当前原油市场多空博弈激烈,供应端增产坚定,需求端萎靡不振,库存高企压制价格,地缘政治风险又随时可能打破现有平衡。未来,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OPEC+会议动态、地缘政治局势演变以及全球经济数据走向,这些因素将持续左右原油市场的起伏。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