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要闻:多空因素交织下的行情波动
在8月15日,原油市场成为全球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多空因素激烈博弈,行情走势扑朔迷离,深刻影响着能源产业及相关市场的格局。
隔夜,原油期货价格显著上涨,给近期低迷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8月14日,美国WTI9月原油期货收涨2.09%,报63.96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1.84%,报66.84美元/桶。此前油价持续下行,市场弥漫悲观情绪,此次反弹备受瞩目。究其原因,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市场对经济前景预期改善,增强原油需求预期。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概率高达99%,低利率环境下,企业与居民经济活动或更活跃,刺激原油消费。
地缘政治方面,美俄首脑会晤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表态,会晤后或很快举行美俄乌三国领导人会晤,这种相对缓和的表态,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原油供应干扰的担忧,但会晤结果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若美俄在能源出口、地区局势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可能稳定市场供应预期;反之,若会晤破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再度升级,推动油价大幅波动。在会晤前夕,市场交投谨慎,部分资金因不确定性选择观望,也对油价短期走势产生影响。
从供需基本面看,依然是多空交织。供应端,OPEC+增产计划持续推进,打乱市场原有平衡。据相关代表透露,多个关键联盟成员国同意8月将日产量提高54.8万桶,且有望在9月完成此前暂停的220万桶/日产量的恢复,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这显示OPEC+策略从限制产量转向争夺市场份额,大量新增供应流入市场,给油价带来沉重下行压力。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月报中发出预警,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库存将以创纪录的每日296万桶速度累积,远超2020年疫情期间水平,同时下调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至68.5万桶/日,却上调供应增长预测至250万桶/日。不过,OPEC+与IEA观点存在分歧。OPEC+在月度报告中上调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并下调美国及其他非OPEC产油国的供应增长预期,认为明年市场将更加紧俏。这种预测差异,让市场对未来供需平衡判断更加困难,投资者决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03.6万桶,远超路透调查分析师预计的减少27.5万桶。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进一步凸显供应过剩问题,是前期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但在8月14日油价反弹背景下,库存数据影响被部分削弱,市场更多关注宏观与地缘因素。
在国内成品油市场,近期也有重要动态。按照“十个工作日”原则,下一轮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在8月26日24时开启。此前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六涨六跌三搁浅”格局,若下一轮调价下调,将对消费者燃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展望后续,原油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层面,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存在差异,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分化,对原油需求影响复杂。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局势、美俄关系等仍是影响原油供应稳定性的关键变量。供需基本面,OPEC+增产节奏、非OPEC产油国产量变化以及全球石油需求实际增长情况,都将左右市场平衡。投资者与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各类消息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原油市场。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