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盘美元/日元汇率走势分析(2025年8月20日)
周三纽盘,美元兑日元交投于147.451,跌幅为0.15%。
日元基本面分析
日元作为全球主要避险货币之一,其汇率走势始终围绕日本经济基本面、央行政策导向及全球风险情绪展开。2025年8月,日元基本面呈现“经济弱复苏+政策转向预期升温+外部利差收窄”的复杂格局,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解析:
一、经济复苏:内需与外需的“不平衡反弹”
日本经济在2025年呈现“温和复苏但动能分化”的特征,内需韧性与外需疲软形成鲜明对比。
GDP增速:弱复苏延续
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2%,较第一季度(环比0.1%)略有改善,但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平均水平(环比0.4%)。细分来看,内需贡献主导复苏:私人消费环比增长0.5%(受益于夏季旅游旺季和服务业回暖,餐饮、零售销售额同比增3.2%);政府补贴政策(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推动设备投资环比增长0.4%。
外需则成为拖累:第二季度出口环比下降0.8%,主要因全球电子产业链需求疲软(半导体设备出口同比降6.7%)及中国经济复苏放缓(对华汽车出口同比降4.3%)。值得注意的是,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效果边际减弱——尽管上半年日元兑美元贬值5.2%,但出口额同比仅增1.1%,反映全球需求疲软已超过汇率贬值的对冲作用。
贸易收支:从逆差到“微顺差”的转折
2025年7月日本贸易收支录得123亿日元顺差,为2023年10月以来首次连续两个月顺差。这一改善并非源于出口激增,而是进口成本下降: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布伦特原油均价较2024年下跌18%)叠加日元贬值节奏放缓,使进口额同比降7.8%(能源进口额降15.3%)。但贸易顺差规模较小(仅为2019年同期的1/5),对日元的支撑有限。
二、通胀与薪资:“达标易,持续难”的困境
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已实现,但“薪资-通胀螺旋”的可持续性仍是核心矛盾。
通胀:从“输入性”向“内生性”转型受阻
2025年7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1%,连续第28个月高于2%目标;核心CPI(剔除生鲜食品)同比上涨2.0%,较6月下降0.2个百分点。通胀放缓主要因能源价格回落(燃料费同比降8.9%),但服务业通胀仍在升温(餐饮、住宿价格同比增3.5%),反映内需拉动的通胀韧性。
不过,通胀“去输入化”进程缓慢:日元贬值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涨幅(同比3.2%)仍高于国内服务业通胀,显示内生通胀动力不足。日本央行预测,2025财年(截至2026年3月)平均通胀率将降至1.8%,重回目标下方。
薪资增长:峰值已过,持续性存疑
2025年春季劳资谈判(“春斗”)推动平均薪资同比增长3.8%,创30年来新高,但夏季薪资增速有所放缓:7月名义现金收入同比增3.2%,实际收入(扣除通胀)同比增1.1%。中小企业薪资增长乏力(同比仅2.1%)成为短板——中小企业占日本就业的70%,其薪资增速不足制约了消费潜力释放,也让日本央行对“通胀持续达标”持谨慎态度。
三、货币政策:“退出宽松”预期与现实的拉锯
日本央行的政策动向是影响日元的核心变量,2025年以来“宽松退出”预期与“维持宽松”的现实反复博弈。
政策现状:负利率与YCC的“软维持”
日本央行当前政策利率为-0.1%,并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在±0.5%(2024年12月从±0.25%扩大)。2025年7月央行会议上,行长植田和男明确表示“通胀尚未稳定在2%,薪资增长的持续性需进一步确认”,否定了短期内加息或取消负利率的可能性。
但政策微调信号已现:央行减少了国债购买规模(7月购债量同比降15%),并暗示“若日元过度贬值推高通胀,不排除调整YCC区间”,显示对汇率波动的敏感度上升。
市场预期:年内加息概率升至40%
尽管央行态度谨慎,市场对政策转向的押注仍在升温。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预期2025年12月前政策利率升至0%的概率为40%(6月仅为20%),主要因:①美国通胀降温或推动美联储降息(美日利差收窄);②日本核心通胀韧性超预期;③日元兑美元逼近160(2022年10月高点为151.94),贬值压力倒逼政策调整。
美元/日元技术走势分析
(美元兑日元)价格在最后一盘中下跌,试图获得可能有助于其复苏并再次上涨的积极势头,并且它仍然依赖其EMA50的支撑,受到短期突破之前看跌修正趋势线的影响,伴随着(RSI)达到超卖水平,与价格走势相比被夸大了,表明开始形成正背离。
(亚汇网编辑:冰凡)